top of page

如何呈現研究結果:圖表與文本的完美結合(Findings/Results寫法)

  • 作家相片: SYG Team
    SYG Team
  • 10月5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
引言:研究結果的重要性

在撰寫論文時,研究結果是讀者最為關注的部分之一,因為它直接展示了研究的核心發現。如何以清晰、簡潔且有條理的方式呈現研究結果,不僅能提升論文的學術價值,還能使讀者更容易理解研究的貢獻。本文將深入探討如何有效結合圖表與文本來呈現研究結果,幫助研究者避免常見的錯誤,讓論文更具說服力。


第一部分:研究結果的基本原則

1.1 清晰性與邏輯性

  • 使用簡潔的語言和明確的邏輯來陳述結果,避免冗長或模糊的描述。

  • 保持呈現順序與研究問題或假設的邏輯一致,方便讀者追蹤每個發現的來龍去脈。

1.2 結果與討論的區分

  • 嚴格區分結果章節與討論章節,避免在結果中加入過多的解釋或推論。

  • 結果部分應專注於數據本身,而非過早討論其意義。

1.3 避免過多細節

  • 選擇與研究目標相關的數據進行展示,不必列出所有數據細節。

  • 過於冗長的數據表述可能分散讀者注意力,建議將次要數據放入附錄中。


第二部分:圖表在研究結果中的應用

2.1 圖表的作用與優勢

  • 圖表能夠直觀呈現數據趨勢,尤其適用於展示複雜的數據集。

  • 圖表形式(如折線圖、柱狀圖、餅圖等)可幫助讀者迅速掌握研究發現的關鍵點。

2.2 如何選擇合適的圖表類型

  • 折線圖: 適合展示數據的變化趨勢,例如時間序列分析。

  • 柱狀圖: 適用於對比不同類別的數據,例如人口統計數據。

  • 餅圖: 適合展示比例分佈,但不宜用於過多數據項。

  • 散點圖: 適合顯示兩個變量之間的關係。

2.3 圖表設計的注意事項

  • 標題: 每張圖表應有明確的標題,簡述圖表內容。

  • 標籤與單位: 在X軸和Y軸標註變量名稱及單位,確保數據易於解讀。

  • 一致性: 使用一致的顏色、字體和格式,以保持專業性。

  • 圖例: 為讀者提供必要的圖例解釋,避免誤解圖表內容。

2.4 圖表中的常見錯誤

  • 圖表過於複雜,導致讀者無法快速理解。

  • 缺乏標籤或單位,降低數據的清晰度。

  • 使用過多顏色或樣式,讓圖表看起來混亂。


定性研究中的主題歸納結果,呈現受訪者的共通經驗與反饋
統計圖表展示研究發現中主要趨勢與顯著差異

第三部分:文本與圖表的結合策略

3.1 如何在文本中解釋圖表

  • 在文本中簡要描述圖表的主要發現,例如“圖1顯示了香港地區人口在過去十年的穩定增長”。

  • 避免重複圖表中的數據,而應強調其意義或趨勢。

3.2 圖表與文本的比例

  • 每個圖表應配合相應的文本解釋,但要避免圖表過多或文本過於冗長。

  • 對於一些高度專業的數據,適當添加附註或腳註以補充細節。

3.3 確保圖表與文本的邏輯一致性

  • 圖表出現的順序應與文本描述的順序保持一致,避免讀者迷失。


第四部分:特定領域的結果呈現建議

4.1 社會科學研究

  • 強調數據的對比分析,例如使用柱狀圖展示不同群體之間的差異。

  • 注重用語的精確性,避免過於主觀的表述。

4.2 科學與工程研究

  • 使用表格列出實驗數據,並輔以圖表展示趨勢。

  • 注意精確標示數據單位和測量誤差。

4.3 文學與人文研究

  • 通常不涉及大量數據,可用圖表輔助說明研究文本的統計結果。

  • 更注重文本解釋的邏輯性與深度。


第五部分:總結與實用工具推薦

5.1 總結

有效的研究結果展示應該清晰、簡潔且具有邏輯性。結合理想的圖表與文本能讓讀者更直觀地理解數據,並對您的研究留下深刻印象。

5.2 實用工具推薦

  • Excel/Google Sheets: 繪製簡單圖表。

  • Tableau: 用於高級數據可視化。

  • SPSS/R: 適合統計分析和結果展示。


結語

研究結果的呈現是論文撰寫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。通過合理使用圖表與文本的結合,不僅能讓數據更具說服力,也能提升論文的整體質量。希望本文的建議能幫助您更高效地完成這一環節,讓您的研究成果更為突出!

留言


Post: Blog2_Post
bottom of page